你是孩子的爹 腾讯不是
考虑到同为喉舌,新华社与人民日报观点对立的情况并不多见。
上次我在《讨厌,娘炮才不会误国呢》里提到了他们对于「娘炮」问题的不同看法。
这次,我注意到两家对于网游的看法也不尽相同。不信,你往下看。
第一回合:
《人民日报:家长们如此反感的游戏 孩子为啥非得玩?》
核心观点:封堵不如引导,鼓励社会实践”
《新华社:不能让农村青少年成网游成瘾重灾区 》
核心观点:事关民族未来,绝不能放任游戏企业靠诱导青少年成瘾来猎取财富
第二回合:
《人民日报:防的是沉迷,而非网游 》
核心观点:从产业角度来说,一些国家的电子游戏、网络游戏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的重要推力。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,也能从中得到乐趣。
《新华社:不能让课间十分钟沦为「手游十分钟」》
核心观点:列举了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的具体现象
第三回合:
《人民日报:怎么玩才健康 玩什么才恰当 》
核心观点:家长不宜向孩子灌输「玩游戏是罪恶」的观念,而应该帮助孩子提升自制力。社会给予引导、家长言传身教、游戏公司开发优质内容、相关部门承担监管责任,才能形成完整、有效的闭环。
《新华社:把被网游粘住的孩子「唤」回来 》
核心观点:强调游戏世界「一片虚空」,提倡更多的进行体育运动。
我一个升斗小民,壮着胆子给这「三番战」(BO3)下个判定:人民日报3比0完胜新华社。
我的理由很简单,《人民日报》看上去起码是与时俱进的,保持了和当代人同样的视野与认知,具备了讨论游戏问题的良性基础与共识,那就是:网游并不是洪水猛兽。
更难能可贵的是,他们并没有把所有的责任一股脑放到商业公司头上,而是呼吁社会、家庭、游戏公司、相关部门齐抓共管。
我认为,《人民日报》提出的方案几乎是当下面对「网游成瘾」问题的最优解了。
反观「新华社」的系列评论,我说难听点,就是「大字报」附体,口号喊得震天响,把网游视为残害孩子的毒瘤,从文字到见识都看不到时代进步的痕迹。
《人民日报》像一个「好爸爸」,他严肃,但起码能讲道理。
「新华社」像一个「坏爸爸」,他蛮横,一言堂。
当玩游戏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我们也会面临一个抉择:做好爸爸还是坏爸爸?
今年6月,常州一名12岁少年,因父亲不许他玩游戏,从11楼跳下身亡。
一个爸爸能管住孩子不玩游戏,却不能管住孩子跳楼,你说他是「好爸爸」还是「坏爸爸」呢?
这位父亲,想必会把责任都推到「游戏」身上,他不会意识到自己平时陪孩子不够,不会有耐心教孩子正确认识游戏,他甚至不懂沟通为何物。
「坏父亲」的理念就是专制理念的浓缩:一刀切。
「新华社」把网游与留守儿童挂钩,这个「开题」是有意义的,留守儿童因缺乏监管与陪伴,确实很容易把业余时间放到了网游上。
之后的论述不知道是故意不为还是刻意不敢,把拳头都打到了游戏本身上。「留守儿童」是一个社会问题,背后可挖掘的因素很多,以国社的实力完全可以做一篇很出彩的稿子。
譬如城市化进程背后的隐伤,譬如孩子进城就学难问题,譬如社会底层的互助体系缺陷,譬如政府职能部门的缺位,譬如乡村教育体系的滑落与崩塌。
指出上述每一个环节存在的问题都是沉重而富有风险的。所以我们每每在官媒批判网友的文章里看到奇怪的「九一分」布局,即九分骂游戏,文章收尾说一句:当然了,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也要参与进来……
多么轻浮的便宜话啊,十年来了,年年呼吁社会多管道参与,年年落在口号上,可有进展,可有见效,可敢发问?
还是我来吧。
据统计,留守儿童犯罪率占未成年人犯罪70%,更严峻的是,因为中国打工潮出现在1995年前后,留守儿童现在大都在20岁以下,他们成年之后进入社会,才是更令人担心的时期。
留守在农村的儿童长期和父母分离,他们能接触到的、能获取快乐的东西就是冷冰冰的手机和电视,陪护的爷爷奶奶因代际冲突,多数会出现难以沟通、懒得沟通的问题。城里的孩子尚且有公园、博物馆、游泳馆、动物园、图书馆等网游的替代物分散注意力,留守儿童仅有的快乐只能从方寸之间的手机里获取了。
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反而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当「新华社」认为应该「把网游关进笼子里」,它一定是某种程度体现了管理部门的意志。
未成年人保护是企业的使命之一,只是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,他们需要不断摸索,以一己之力对抗社会难题。腾讯从2017年6月就上线了「健康系统」,对未成年人玩王者限时长与时间段:12周岁以下(含12周岁)未成年人每天在《王者荣耀》中限玩1小时(同时每日21:00-次日8:00之间禁玩),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,超过时间后将被强制下线,当天不能再玩。
今年9月进一步升级,又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游戏健康系统,接入了公安权威数据平台,它先前主要应用于金融、信用、政务等对征信安全要求极高、身份识别最为严格的行业。采用这个数据后,系统将比以往的校验更精准,譬如未成年人随便编造一个成年人身份证号注册游戏ID的情况将不再发生,未来对升级前通过检验的玩家也会进行再次排查。
作为北京市第一张飞,队友里没有小学生对我来说是利好消息。
不管是迫于压力,亦或是本能的求生欲,腾讯作为一个企业已经做到了他的极限,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开了中国游戏业的先河。他们防小学生沉迷甚至到了「变态」的程度。在腾讯成都分部,有200位客服采用十分传统的「打电话」工作方式,在AI识别出「可疑」游戏账号并找到联系方式后,客服们要逐个联系账号拥有者,并询问:「您好,请问XXX账号是您本人在使用吗?」
那么问题来了:那些留守儿童,父母不管、社会不管、政府管不到的情况下,腾讯管起来了,问题能消失了吗?新华社能满意了吗?留守儿童幸福指数会飙升吗?孩子你生了,教育他的使命归腾讯?你孩子能偷你的身份证用,能到网上买身份证信息,你都管不好?
他们会去玩别的游戏吧(又不是腾讯一家做游戏)?苦闷无聊的他们不玩游戏会去干点啥?能去城里找爸妈吗?
2018,请回答。
思考题:你有什么办法管理孩子玩游戏这事?
一个小说明:未来一段时间直至国庆假期,因忙一件个人大事,更新会受影响,请多担待。
你还可以看: